两个系统 两种曲线
先前有朋友问我关于曲线的用法,问题是这样的。
“单独拉动Y(亮度)曲线和把RGB三个曲线拉成同样的形状,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当时我给的回答是,“如果能确保所有曲线调整的都一样,那就没有什么区别。”
我之所以能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RGB与Y之间是都是以相同比例的关系进行叠加计算的。但事实上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
要问为什么?那就得先看下面一组YUV与RGB两个色彩模型之间的转换公式。
U=-0.147R-0.289G+0.436B ⁄ G=Y-0.39U-0.58V
V=0.615R-0.515G-0.100B ⁄ B=Y+2.03U
如果光看第一个公式,为RGB三个数值都加上相同的一个数值∆t。
Y=0.299*(R+∆t)+0.587*(G+∆t)+0.114*(B+∆t)
根据计算,这样进行计算,画面亮度会出现变化,并且整体的色彩会偏黄绿色或者品红色,而并不是我说的那样只影响亮度。
认识到这一点,我一度认为之前我讲的是错的。为此,我赶紧到PS里去实验了一下。
仅调整Y一根曲线
调整RGB三根曲线
所有的曲线都通过键入数值的方式调整曲线 确保所有的曲线的调整都是一样的
可以看到结果,这与我们的预期非常不符,且不说对画面的亮度的影响应该没有那么大才对,连上文说到的偏色也没有出现。真就和我之前给朋友作出的解答一样,“如果能保证所有曲线的调整都一样,那就没什么区别”。
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不相符,到底是什么原因?作为强迫症患者的我,自然是要往深了想一想原因。
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原因,算法。
在影视制作的很多体系中,有非常多根据人的感官特点而对某一些计算机技术做出了适当调整的案例,例如“人眼非线性感受光线,而摄影机记录的数据是线性,所以技术上就做了调整”。
那么这里我想也一样(因为找不到ps关于曲线的源码 所以我也没办法通过查看它的代码来证实这点 如果只是单纯从结果去推到过程 应该是这样没错)。
从另一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不是每一个用曲线的人都要去考虑到RGB的叠加配比,从而调整自己的使用习惯。比如人眼感受到的亮度对绿色很敏感(公式的绿色是最高的),所以相比于蓝色,很容易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而相反蓝色和红色对亮度又不是那么的敏感。
为此,我相信PS中曲线工具的算法应该是根据人的感官特点做了适当的调整的(根据公式修改了RGB的配比)。
然而 底下也有评论 说效果不一样
而“效果”就是被算法中描述的RGB与Y的关系影响的
从这个评论大概推测算法上PS和他写的还是有所不同的
同样的 我也没有查看过他所有的源代码 这些只是推测而已
有意思的来了!因为Adobe调整了算法,曲线工具从HSL色彩模型这个纬度上去看的话就显得非常的有特点了。
当三条曲线重叠且不改变黑白点的时候,这时候曲线影响画面的亮度但却不直接影响画面的饱和度,这里的不直接是因为根据色彩的特点,压暗一种颜色的时候,这个颜色的饱和度就会上升,反之则减淡。
所以有的人在做教程的时候说通过调整三根曲线到一样,来增加色彩的对比度根本就是扯淡对不对?因为你看嘛,单独调整Y和调整RGB最后的效果根本就一样。
然而……他这么说在某个方面,他还真是对的…………
为什么我说的是在某个方面?上文我说的曲线特点都是在PS中的曲线特点,然而曲线未必都一样……接下来就是本文最有意思的地方,另一套系统中的曲线工具——达芬奇调色。
如果不是今天运气好,恰好被我测试到两套系统中曲线的不同,我相信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俩货还真不一样……我还想傻乎乎的用纯数学和编程的方式去了解曲线工具呢,如果不是实在太难了我可能真的就在硬算(然后掉坑里)……
原理的部分就不再赘述了,我们直接来看达芬奇和PS的曲线工具到底有什么不同。
绕过节点调色
开启节点调色
大家应该一眼就能看到区别的 这次图像的饱和度减小了
同样的调整方式,在PS中是改变亮度不直接改变饱和度,而在达芬奇中则是不改变亮度,只改变饱和度。
都说达芬奇容易踩坑,如果这不算是我的习惯所致(一般都是先接触PS),那这次应该勉强能算我又踩坑了……
那么回到之前那个人讲的话,用曲线拉出色彩对比度(注意不是亮度),这样的话是不是有道理?确实有道理,你只要拉出下图所示的S型,就真的可以增加色彩的对比度。
当然 这样的调色有点夸张
但这样的方法是最好的吗?并不是,这样的方法反而感觉很麻烦。因为达芬奇中有更好的工具——亮度vs饱和度
他所说的色彩对比度实际上就是加强了亮部的饱和度,减少了暗部的饱和度,所以用这个工具岂不是更加直接明了,一根曲线能完成的事干嘛要用三根?
后记
好了,本文到此就结束了,两套系统里的曲线最明显的区别特点大概就是如此,数字艺术中,工具同样也很重要,好好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吧。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