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
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永远都在谈它,畅想它(非常好 非常罗曼蒂克)。 实际上有多少收获了美满的爱情然后踏入人生的坟墓、婚姻的殿堂?我无从得知。 不过这样一来就迎来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第三者。上到明星、下到普通老百姓,谁人不或多或少的听闻小三的传奇事迹?又或许是纷乱角色纠缠中的一员。 我不认为小三就是可耻的、可恨的,世事从未有过一面体,这点我觉得还挺受洋葱的影响的(倒也不是被洗脑 只是我比较认同他的观点)。所以啊,出轨也好,open也好一切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不过小孩应该就是底线了吧)。 二 出轨、出轨,在普罗大众的价值观里是个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词汇,哪怕世事变迁、时代进步、离婚率逐年上升、甚至到全民思想开化,我想这个词将永远被写在贬义词的字典里,永不翻身。 如何让身边的人接受自己出轨了是件非常有学问的事情,除了用力的“贬低”原配,如何介绍“第三者”是个非常有学问的命题。一个不好就成了过街老鼠,成了唾沫星子里的渣渣。 和“贬低”原配比起来,如何向别人介绍“第三者”显得高大上多了。所以我还是思考思考这个吧。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介绍?”,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就直接了断得和原配坦白了吧?干净利落,兴许是最后的温柔了。所以可能就没了介绍这么一说(对旁观者来说不过是开始了一段新恋情 至于其中的猫腻让人去猜吧),这样的回答非常耍无赖吧。 不过说正经的,“ta比ta更好”和“ta是我的真爱”。大概有不少人会选择前者吧,因为人常常喜欢把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但爱情有对错吗?)。 所以,我更喜欢后者,稍微思考,哪怕原配再怎么不像样再怎么被形容的龌龊,旁观者还是少不了你的茶余饭后。既然如此,不如选择后者,起码后者让你显得那么脱俗,那么天真烂漫,那么……不道德、不“懂事”。 这两个不同的句式,大体体现了两种语言目的。其一是告诉了大家,我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其二是我很天真。这么看来,明显第一种更好吧,因为我这么做是“正确”的,第二种一看就很“错误”。不过转换一下角度,说出第一种的人你会觉得ta是什么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而后者你觉得ta是什么人?成年人还是小孩?最后一个问题……一个成年人和小孩犯了同样的错你更愿意原谅谁? 所以呢,出轨了请积极的介绍第三者,ta是你的真爱,是一辈子的幸运。毕竟人常言道,真爱永远无敌(所有的文化中宣扬的都是这一点)。 三 婚姻中,永远不要考验人性。 这句话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台词对吧,可咱平民老百姓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呢,咱不仅明白还实践应用的非常自如。 非常粗浅的例子,哪家女主人愿意请一个偏远地区的年轻姑娘(30多也还算年轻的),哪怕这位年轻姑娘再“老实”、能干、吃苦耐劳、聪明……或者换个角度,请个年轻力壮的小伙?看,没多少愿意吧。 四 姑娘,小伙,咱要非常畅想爱情,但不能太相信它啊。以为的爱情,不过是相互的凑合和各取所需啊。 …
一 效率就是王道,团队协作更是。 二 知识是新的性感。 三 沟通不总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放弃才是。 四 放过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五 “办事情”——非常有语言技巧的三个字。 六 婚姻是各式各样意义上的人生坟墓。 七 聪明是种天赋,懂事不是个好品质。 (想想懂事的背后) 八 悲观型人格更适合创作。 九 会提好问题比回答出一个好答案更重要。 十 “大家都这么说” 说这句话之前先想两个问题 大家都是指哪几个人?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十一 如果不会说话,多说不如少开嘴。如果表达思维能力不强,别发语音发文字。 十二 “你想要的到底是爱,还是依赖?” | 我想要的是爱…
警告 本文的一些观念不大符合主流价值观,介意者请关闭该页。 × 关闭警报 提示 另外本文并不是宣扬世态炎凉、金钱至上的这种观念,这是反人性的,相反,适当的人情你来我往是非常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只是在我们欠人情的时候应该想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欠ta一个人情吗?”。 × 关闭警报 一 正如标题所说的,人情是利息最高的“高利贷”,“不好意思拒绝”和“面子”是人在遇到此类问题软弱的原因(说不定也有可能是固化思维在做祟)。 但要这么说,其实比较抽象,比较容易挨打。所以举一些例子,由于今天讨论的内容本来就有争议性,所以下文的例子也不绝对,有不同见解的朋友我非常理解你们。 这是圆桌派里分享的一真实故事。 一男主人家里装修,需要从外地进一批红木的家具,恰好有位认识的朋友,朋友知道后非常豪爽,说今天就给你送来。开了一整天的车,当天就给送来了,男主人必定要感谢感谢这位朋友,于是带这位朋友在周边玩了好几天。等朋友走了之后,男主人算算钱,好家伙,这几天花的钱是自己找辆车的三倍。关键是就这样带朋友玩了一圈,心理还是有亏欠感,总觉得还是欠朋友什么的。 我知道有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这有什么好觉得亏欠的,都已经带他这么玩一圈了。去接受这个故事,因为这就是故事本身。 另外再分享一个比较有寓言意味的不真实故事。 山里有一对夫妻,这对夫妻遇到了贵人,这个贵人以前帮了这对夫妻非常非常大的忙,可以说没这位贵人就没这对夫妻的今天。所以贵客时常跑到他们家里做客,每次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生怕怠慢了他们。 长久以后,终于有一天妻子受不了了,夫妻二人一起合计了一下大概什么时候才能还清这个人情,结果是这辈子到死都还不清。妻子说,“算了,要么把他杀了之后我们自杀吧。”这位贵人恰巧路过,听到之后大惊失色,连夜慌忙逃走了。 那么说完这两个故事,其实非常容易产生一个问题。 “人情,我还的起吗?” 二 因为生活中拜托别人做一件事后来别人回过来找你帮忙的例子太多了,大多你还非常难推脱。 所以我通常是更喜欢让让别人欠我人情哪怕不求回报,也不乐意欠人人情,说到底还是我对自由的追求。 更加有意思的是,即使双方互不相欠,做事也不见得自在,所以让别人欠你点不太好还的人情吧(或者你可以要求对方不要还),自在点。 三 生活最真实的情况就是一切不容你选择。往往这种不得已,是由其他人(亲人 爱人 挚友)强制要求你去做的事,你不得不去做,这些事超出了你个人能力范围,为了完成这件事,你只能去拜托别人。从这个角度看,人情、生活,无解。…
不少朋友应该知道,我在某个社团的待了小半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特别忙,但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亲身体验了团队效率低是什么样的感觉,无论是文件管理上去看还是从开会效率、成员管理上去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去改善这点,好的方面是,确实有明显的改善。 其实这和工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大学里常用的几个软件,QQ、微信、百度云(不理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使用邮箱的习惯)。 这些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 QQ,功能复杂、消息容易混乱、有人不用、文件管理功能低下。 微信,根本没有文件管理功能,只能用来瞎聊天,扯扯淡。 百度云,限速,同一个账号通常是多个人在使用。 以上是比较笼统的概念,下面我举一些比较实际性的问题。 团队效率的低下,很能体现在群内消息的混乱。 一项活动的进行,不同部门会被分配不一样任务,所以一个群里就特别容易出现许多与自己不相干的消息,除此之外消息也还特别容易被淹没。所以包括我在内,许多人都把群消息屏蔽了。 再来是文件的混乱。…
警告 本篇文章是对“生活黑客”这个概念在一些特定场景的具体应用案例。由于本篇文章会有非常大的争议性,特别是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不能接受的朋友千万别看! “所以到底应不应该学习这些方法?当然应该学习 — 但是你学归学,不一定真用。副作用也是知识,不用也是智慧。” 这是一句黑客金句,在阅读之前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再去咀嚼咀嚼这句话。 × 关闭警报 去朋友家做客吃饭:(源自丁丁) 说自己还饱,吃一小碗饭就可以了。 如果朋友手艺好就多添两次饭,朋友手艺不好吃完手里的一小碗就可以了。你开心,朋友也开心。 孤独感:(源自蒋方舟) 直接或间接的去表达对方的孤独感与众不同且沉重,借此获取双方的认同感。例如,“我看其他人的都是说说的,只有你才是真孤独。” 苦情文化: 普罗大众都是有苦情情节的,无论是电视剧重复上演的婆媳大戏还是生活中只要开了个头相互间就会争着比惨。利用这点可以很好套出对方内心薄弱的一环,亦或是找到能够直击ta内心,引起ta共鸣的点。 当然这种方法实际上其实还是“以物换物”,所以自己的“苦情”材料也会被交换到对方手里。所以最好选择大家都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史上的必经的磕磕绊绊,如果怕人找到自己的弱点,就选个自己已经释然的。 大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让对方对ta自己说的话做解释: 重复ta上一句话的某一个词即可。 快速形成/融入一个稳定的团队(小团体): 只要大家一起讨厌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人(或是团队中的一个人)就可以了。 当然讨厌也要有技巧,不能用脏字,也不能说的太狠。最好是踩一脚,再捧一手。举个例子。 “ta有时候真的挺烦的,就刚才吧,我都XXXXX,ta还XXXX,搞不懂ta在想什么。但其实ta人也不坏,就是有时候不大注意,不是我说,也真不是我自己为是,可能是因为ta的情商不太高吧。” 另外,有特殊情况团队里会有偏激一点的人,但你仍然不需要做这个偏激的人,附和两句就好,不能离开这个小群体也不能处在小群体的最中心。 另外,当大家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是不会仔细的去想像是关乎善与恶的终极问题的。 急于否定: 不管你说什么都第一时间去否定,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情感冲动更强烈的人身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的人。 当他们进入了这种不理智的状态,你或许就成功了一大半。说出一件事让他们先去否定,再用逻辑的咬合链让他们反驳自己的话。 这类人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是”还有“你先听我说”,你可以先听他们说的话,也可以一句话让他们闭嘴——“你不要急于否认”。 我想大概人的潜意识里面可能会觉得正面否认别人的话是不太好的一件事,所以他们会听你的话“不要急于否认”。 软弱也是一种力量: 会哭的小孩有糖吃,用好同理心就能让对方闭嘴,软弱就是一种能以下对上的特殊力量。 那么,你告诉我,软弱的人究竟是软弱还是坚强? 在宿舍里预防小偷: 把自己买过的贵重物品的空盒子放在别人的位置上。 故意说一个错误的答案让人反驳: 用来套话,检验对方给你的号码是不是真号码等。 多积累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八卦也好,新闻也好,技术也好,甚至是朋友的朋友讲过的话也是一种谈资,有了这些资本,对方才愿意和你更好的聊天。 ——未完待续
这是今天从酸菜馆看到的一个词,去研究了一下这个词发现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同时我发现我的一些行为模式跟这个词的内在比较相似。 我很认可生活黑客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今天进一步的去解读这个词,发现我的现在一些习惯就是符合这个概念的,例如GTD、最简必要信息、自动化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征,实验性(爱折腾)、个人主义等等。 前两天在公众号里有做过预告,最近同时在写好几篇不同内容的文章,而有篇文章正是是关于心理技巧的,实际上这些心理技巧不仅有点黑暗还不大符合普罗大众的道德观念(“人在讨论道德的时候到底是在讨论什么?”这是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所以当时给这篇文章取得名字是《说起来有点黑暗 但比较实用的心理技巧》,看来现在是要改改名字了。从生活黑客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正是“反系统化生存”的。 我有好几次尝试去了解不同人对我的看法,询问他们对我,关于感性的与理性的认识。答案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我是各占一半,有的认为我过于理性,有的认为我稍微偏向理性。但所有人的答案就没有一个说我是情绪化的人,因为很有可能在我不知不觉中就向生活黑客这个概念去靠拢去生长了。 因为生活中大多数都是不可控的,而反观内心,这是可控的,所以主流观念倡导的是去控制好心态以顺应生活。应该大多数人的理解,控制是去压制某一种情感,例如失恋了不要哭,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不要生气。非常不好意思但真诚的是,我有时会做的事,是告诉自己这个场景应该哭了以顺应这个系统,我不是这样的人,没有到达要哭这样强烈的情感冲动,因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告诉我们,相对的绝对理性的人想要在这个系统中生存下去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毕竟有时软弱就是一种力量。 正如hack这个词一样,生活黑客也是有非常大的争议的。关于争议的这一部分我会在专门开给下文提到的那本书的文章里,详细的去思考这一方面(有些生活黑客的金句非常有道理)。 生活黑客这个词目前尚未普及开来,其英文是life hacker,有一本书和这个名字差不多——《hacking life》。这本书尚未在国内发售,且没有中文版,我搞了英文电子版,准备慢慢地啃(大概会和Frame io guide一样 节选一部分做篇持续更新的文章)。 我相信这本书应该是能对传统思维模式产生很大的改变。
其实也就是说的好听叫重新开张,因为虽然之前确实开过博客,但blog是在是太小众了,再加上愿意而且能有耐心看我叨叨的朋友也不太多,所以我开过网站这个消息我想其实是应该没多少人知道的。 当时开网站的初衷很好,可以随便发点牢骚,发些大家都不大乐意看的东西谁也不会干扰到谁。但谁又能想到朕因为忙于朝政、日理万机结果就荒废了那个网站呢。 虽然当时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但其根本还是因为服务器欠费…我又以为催款账单是哪个垃圾邮件(因为真的太频繁了)…最后拖欠太久直接关停了我的服务器,也没备份,资料也就都没了…没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欠债真的要还钱) 网络世界里不走运,现实生活中更是好不到哪去。那段时间正可谓状况连连,大概连着两三个月都不顺。 我的硬盘当晚丢在了教室,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找就找不到了,愁眉苦脸了好几天,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结果是大爷给我收起来了……那里面有着我所有的资料和影视资料,可以说是我的身家性命了。 又恰逢上前段时间脚有问题,两家医院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躺关键最后还是靠自己好的(当时医生还问我住不住院),肿成猪蹄。 看病的途中在医院取款的时候银行卡又赶着排队的交钱的忘记拔被吞,这个我真的对我自己很无语,不过看病真的很麻烦,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要去补卡的时候被告知要到丢失处领取(那个医院有点远)或是改卡号重新办一张不仅花钱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因为没法正常走路不得不连着假期和请假躺在床上吃外卖进一个月,我那么一个野小孩,被迫中止我的假期出行计划,是在是太无聊太无聊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段时间,学校的社团活动又巨忙,真·忙成狗,忙到修图和写blog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就喜闻乐见的被强制关停了网站。 而且当时长春也入冬了特冷,长春的冬天不仅长还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到了长春我变得那么得不喜欢冬天…总之…很是黑暗,当时我都觉得那应该是我最点背的一段时间(太惨了)。 不说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了。 因为最近也不太好过和那段时间也挺像的,在我不能走路情绪挺down的时候也是我更新blog最勤奋的时候。前段时间因为开始习惯用telegram之后连朋友圈都不怎么刷了,变成了隔几天获取朋友圈信息。 我这个人又总爱说点什么,更新公众号或成了我一大乐趣,恰巧我还有些觉得还可以的媒体和有趣儿的事可以分享分享。但微信公众号限制诸多,比如什么错字不能重复改啊,删掉的文章就没有了,评论功能也没有(我得多勤奋才可以开这个功能啊),排版也很麻烦,手机上编辑也不方便(跨平台才是效率之王),个人又不喜欢BAT的产品(其中阿里的还算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