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城市没有非机动车道

我从初中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那时候还没有共享单车的概念,骑的是那种有固定还车点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点是密集的,常能看见工作人员维护、调拨这些公共自行车,基本上不会出现没车用的情况。而在“共享单车”这个概念横空出世、“红”遍大街小巷时,对我来说,这个变化准确了来说像是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一些,而不是“方便”和“很不方便”之间的区别。   上了高中之后,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就更远一点。学校在市区的“东北角”,家在西南角。说不上太远,骑快一点,大约二三十分钟,骑得慢一点,大约三四十分钟。严寒和酷夏的大多数周末放学,也都是选择骑行回家。 骑行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出行方式,而家和“学校”的位置恰巧给了我穿行市区所有大路小路的机会,骑行时我会故意选择没有走过的路,从市区的主干道到偏僻的小路能走的我都走。工厂门口那只大黑狗、二中旁边长这些青苔的路、几家从门店看起来就挺有意思的小店、最近多出来马路口的遮阳亭、有卖梅花糕的报亭、还在修的马路和没人的夜晚的加油站…… 南方的夏天非常热,我们那的方言有一句“日头夹去越猛的”,讲的就是太阳非常的晒人,太阳底下的空气也是炙热。但只要不是正中午的时候,我都还是能骑自行车的。除了我比别人稍微抗晒一点点以外,主要是因为南方的绿化都很好,树长得都很大,道路两旁边的树足以让整条路都填满绿阴。骑在这样的路上是不大会觉得热到受不了的,有时一阵强风吹拂,只觉得是温温热的夏日午后。     这些事情在我生活在台州、杭州的时候,从未意识到它们的“特别”,让我慢慢产生自行车“情节”的,是在我去了长春之后。 去长春之后,我就几乎不骑自行车了。大一的时候,我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对长春的交通我常常抱有疑问,这个疑问总是“为什么长春的交通那么乱?为什么不礼让行人”,我没有意识到的疑问是“为什么长春没有非机动车道?”。 长春能玩能逛的地方不多,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能选择的出行方式只有公交、打车、走路。有的地方并不远,也算不上近,这样的时候,能选择的出行方式往往只有打车或走路。在长春将近半年的冬天里,能选择的出行方式让我倍感“受限”。而值得一提的是,至今为止,长春的公交车仍未支持银联、Apple Pay或任何其他互联网支付方式。 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情况是众所周知的,别的地区我不好说。长春,仔细听听走在路上的学生们,你有时可以听到他们在讲“长春的坏话”,我身边的朋友几乎没有说想要毕业之后留在长春的。而相反的,我途径沈阳的时候,沈阳给我的感觉是好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现在去任何一个城市,你在路上都能看见外卖员骑着电瓶车飞驰得风风火火。但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城市,外卖员只能和机动车“抢道”,光在学校门口,我就见到了几次两辆电瓶车对撞。 长春怎么没有非机动车道呢?  

六月心流(二)

1 之前在杭州逛西湖的时候,高中同学问我是不是延毕了。前两天家里兵检的电话打来,问我是不是留级了。 每当这种时刻,我都会想,你们这帮人是怎么做到把gap year讲的这么难听的。       2 看省医院的医生还不如去看看谷歌和维基百科。       3 最近很难过,因为有段时间没有好好上网了。       4 四年也没来过图书馆的小朋友,最后和母校的告别方式就是用做作的姿态和图书馆合张影,每每想到这里图书馆都很伤心。     5 亚热带的树总是那么大,一年四季都有绿色。你还可以过嚼着冰块有夏天感觉的夏天。     6 玫瑰看起来很多情。     7 台州人讲台州话。

六月心流(一)

1 常识是很有主观性的东西,别人都知道的你可能不知道,你觉得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别人可能不知道。“这点常识都没有”难听的版本就是“没有家教”,慎用。       2 “自动化”趣闻两则       3 为什么不要当家庭主妇?你丈夫和婆婆能给你交五险一金吗?       4 下雨天当然要听情深深雨濛濛       5 在家就是,“水乡温柔来到天凉的秋”。在长春就是,《秋天别来》。     6 其实挺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流逐渐枯竭的。虽然现在正是心流的蓬勃期,但真到了个把月也没点mind spark的时候,我充其量也就只能算个机器吧。     7 不吃辣的人真的没必要锻炼吃辣     8 温柔与善良这两个品质实在太美好了。     9 你要的到底是欢愉还是一个拥抱?  …

亚热带生活

同名Podcast节目筹划中……   ——————————————————————     和高纬度的北方夏天很不一样,南方的酷夏,来得早来得猛。 白天的时候很热,傍晚太阳放学了也还是热。那是出空调房,走两步就会流汗的热。热,但是男生喜欢在很热的塑胶场上打篮球,打到浑身上下全是汗,打到头发跟刚洗的一样。有时,你吃饭迟了,他们正好刚打完球。从你身边走过,会给你掀起一股亚热带大风。 热,出很多汗。所以除了一些神人,大家都是要一天洗一次澡的。下午放学吃饭、晚自修前是很好的洗澡时间段。身处亚热带又处沿海地区,空气里的水汽很足,洗完的头发总是很难干。留长发的女生们大多是擦一擦,路上挥舞着能拧出点水的头发就来班级了。落座的她们是要趁着时间还早聊会天的,边聊天、边拨弄自己的头发,然后一股股洗发水在冷气里荡漾开来。现在不禁让我想,她们或许在那时刮起了一阵亚热带季风。     ——————————————————————   To be continued……

五月心流(二)

1 一直以为陈升是歌里的那只风筝,没曾想他才是那个放风筝的人。刘若英如她的歌为爱痴狂,陈升却want her freedom like a bird。 注定没有结果的爱和对唱似的情歌,你知道吗,果然听唱片还是要去了解创作背景的。       2 有些小年轻身上的爹味十足,很难让我不感叹,父权社会真的容易让人喘不过气啊。       3 看见一辆打着广告的公交车,上面写着,让分娩成为一种享受。       4 不传谣不信谣,有时这话太像新时代的大帽子。       5 爱如潮水——张信哲 只有爱让人心情舒畅——莫文蔚 爱让人心醉。 爱和不可克制的地心引力。       6 迎面而来的人路过,一阵强风吹拂。       7…

六月心流|善良与智慧

记得在杭州的一个晚上,和朋友吃过饭,散散步、然后走进了一家挺小的酒馆。我们坐下聊天,点了几杯酒。在有些氛围声的酒吧里、摆着膨化食品的桌台上,她们好奇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当时想了想,说,果然还是要聪明吧。   我主动办理休学、完成了我大学里“gap year”的梦想,但为了“不得不”完成的学业,我只能在杭州收拾好情绪、回来这里。回来之后,我压力很大,我尝尝需要通过写作来抒发它们。写东西的时候,我常常一边写却又一边删。我写了很多充满牢骚和坏情绪的文字,但尔后都换成一个个还算能看、我经历过的故事。但到最后,没有多少是我能完整写完然后发布的文章。反复删改文字的这种折磨,并不完全是我放弃写完这些文章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回过头去仔细看那些几经修改的文字,其实我还是读出了许多的抱怨和牢骚。所以,它们都流产了,因为没有人爱听别人的牢骚。   我有关注一个有趣、有才、又深刻了解自己的人。他在网上的言论往往是鄙视这个、鄙视那个的,一边鄙视着、一遍又认知到并接受自己鄙视他人的“现实”。但他总说很受周围人的喜欢,现实生活中大家也都对他很好,而他对此的解释是“运气好”、“了解心理学”之类的。我这么说他,好像挺矛盾的吧。他,我其实是对他抱好感的,好感的源头很复杂,我也搞不太懂。 然后有一天,他又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了,大概说的是,大三的时候和一位中年女校工之间的小到不能再小的交集。文字里,他没做什么,只是和女校工说说话或者听她说说话,却让我感觉到他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善良和温柔。     在长春的时候,我的压力除了源于气候以外,非常非常大的一部分来自于「人」。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向父母当面否定他们对上海人的地域歧视,却在大学的时候,接受不同地区的人确实存在一定的普遍规律这一事实。在我们学校里,常常能偶遇到一些偏离了“大众”路线或者“大众审美”的人,有的是“心理”不大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的小孩,有的是有天生的“生理缺陷”的小孩,有的是更男性化的女生,有的是更女性化的男生……总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因为他们是不符合“大众”路线或者“大众审美”的小孩,所以常常做的事或者身材长相不符合“大众”的“期待”。比如,“心理不健康”的小孩会通过一些古怪的方式寻求“你”的帮助,不符合大众“期待”的女生在大众的眼里,可能小腿会显得过于丰腴,天生有“生理缺陷”的小孩可能经常要用奇怪的方式咳嗽,男性化的女生能被“无视”或接受,女性化的男生则会被叫做恶心的“娘炮”…… 我的身边有这么一帮人,我以非常高的频率,听到他们对他们“充满恶意”的中伤,在嘶吼的中伤中我常常听到,有关女性的、祖宗的、生殖器官的词汇,换句话说就是很脏很脏的脏话。在这样躲也躲不掉的环境中,我压力很大。然后,在压力下,我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做“幸存者偏差”。     小学的时候,我有个同学,腿脚不是很方便、走路的样子和大家也有些不同。大家大多都喜欢跟ta玩,在我的印象里,ta也从来没有过“瘸子XX”的“绰号”。ta人很聪明,比学习我比不过ta,“玩牌”我也玩不过ta。小学生都是很“皮”的,小打小闹很常见。一个有点太阳的午后,在等着上课的时候,大家一群人推推攘攘的聚在一团。因为ta腿脚不是很方便,在大家没注意的时候,ta失去了平衡,一头撞在桌角上,我看见他的时候,地上的血淌了很多很多的血。那时候没有老师在场,我和几个男生赶紧把ta送到医务室。回到教室的时候,地上的血刚用湿拖把拖过,还没拖干净的血晕开来,现在让我想,ta的生活可能也像那天一样,随处充满了“不方便”吧…… 还是小学,还有一个同学。ta总是长不高,远低于常人的那种。ta比之前那个同学更加聪明。ta的聪明让我觉得,我可能永远也超不过ta。ta妈妈是一名教师,只是听说,为了ta,ta妈妈做了不少的“牺牲”,时间上也好、金钱上也好。要是记忆没错的话,ta好像还是我们班级里的副班长或者学习委员,ta不仅聪明还乐于助人,有时候我做不出来的问题会问ta,但我是不敢多问的。实在是我觉得,以我等人类的智商问ta这样简单问题,属实有点浪费ta宝贵的时间,把ta宝贵的时间更多的留给那些需要问“奥数大题”级别的同学,然后我问那些“聪明”程度不及ta却超过我的人吧。要知道,平时放学后问ta问题的人,总是大排长龙,可不是一个两个。我有这样阴暗的想法,但ta可从未给过我这样的感觉。记忆里,ta讲题总是讲的很好。有次换座位,恰好我和ta成了同桌。ta性格非常好,印象里就没见ta发过火。一个做眼保健操的下午,我们不知怎么的就聊到这些,ta跟我说,ta有个原则叫“事不过三”,ta向我解释,我要是冒犯ta三次以内,ta都不会生气,为了确认ta的说法,我真的就拿笔在ta的本子上乱涂乱画,画到第二次结束的时候,我没胆继续下去了。ta教我的“事不过三”,从此以后成了我做人的一个原则,延续至今。“三”这个上限随着身上的“戾气”一遍遍的磨,我的上限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模糊。“事不过三”,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让我感觉非常受用。     我的好奇心是重的。对于这帮会以他人“生理缺陷”中伤的人,我一方面感到真实的不快,另一方面我也是好奇,这种行为的“动机”和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还是忍不住,在两个人的饭桌上问了他们其中的一员。“讲脏话让我感觉真实的活着”。这个答案是出乎我意料的,乃至有些震惊的,是因为它的对立面——“如果不讲脏话 我就不能感到我在活着”。那时,一种“ta也挺不容易”的感觉涌上心头,而理智给了我“居高临下”的评判…… 还没休学,也就是大二那年。学校里和一些同学的交集让我领悟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即“人从来不介意用最坏的去揣测他人的用意”。而如今,我抱着这种劣根性,再次揣度起来。“通过取笑他人生理缺陷,让自己感觉活的比别人更好。”会恨这样的自己的,明明知道恶意的“源头”,却又觉得有一番道理。说到底,这种想法就是很坏的。     我一共去过两次支教。 在第一次支教里,我认识了一个胖胖的女生。这个女生给人以“蠢笨的”感觉。我说过,我喜欢“聪明”的人,不仅是喜欢这件事,对于聪明的人,我也会不自觉对ta抱有好感。在那次活动中,ta却是跟我讲话讲最多、和我在一起时间最长的那个人。这个人的善良是认真的,哪怕她的善良时常有“蠢笨”的感觉,说到底,还是她的这种“蠢笨”的善良太真实了。     最后,没有总结和升华。

五月心流(一)

一 我进了电梯,看见不远处有个男生也要做电梯,为了让他能赶上电梯,我等了等他。一进电梯,他开始大吼大叫打电话,我以为他就这习惯,也就作罢。结果后来电梯又进来两个女生,立马声音就变小了。这位大哥,我是和你有仇吗?   二 大家的搜索引擎从百度变成抖音,当主流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改变,那么到底谁才是跟不上时代的那个人。   三 裹挟的爱与自私的不爱   四 平权的小姑娘应该多读点普通人民群众都看不懂的书,这样讲出来的专业术语可以比高晓松还多。那些讲个人观点还需要翻翻手机里豆瓣文章的小姑娘,你们能说服自己但真的很难说服我。   五 爱与不爱都可以是一剂猛药,良药可以猛,毒药也可以。   六 人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历长大这一过程的,这个过程中是一定是要遇到一些时刻,让你在“是否要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这个选择题中抉择的。这个问题很难,因为不少人最后选择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也有不少人坚持了下来,一辈子不忘“初心”。 但面对着问题的时候,大可不必如此纠结的,纠结于此的人,无非是心里的那些道德观念与现实状况有冲突。那很简单,改变自己的道德观念就好了。连道德标准都变了,又何来“讨厌”一说呢?这就像是外在条件没那么“优秀”的人,比起花大价钱、大功夫又是健身又是整形手术的去改变自己的形象,而改变审美标准不过是“一念之间”。自此,你可以去轻易的去爱世界上所有的喜马拉雅山,每一个在你眼里都是珠穆朗玛峰。   七 人不能有事没事照镜子啊,特别是以人为镜的时候,容易自我厌恶。   八 现在的人也挺奇怪的,到另一个城市生活不就是也要接受当地的方言吗(看看人家外地来的卖菜阿婆 哪个不是听得懂本地方言的)? 和那些本地的朋友聚会,他们用方言沟通是很正常的事情啊,怎么自己听不懂就张口闭口排外了呢?有本事就自己学啊。   九 我觉得以意识形态来划分人群真的很傻,特别是就因为别人的意识形态不同,然后就希望别人去死……这都什么逻辑……我喜欢吃汤团,你喜欢吃饺子,那么你肯为我去死吗?   十 用阅读保持幻想   十一 在麻木中你也成了社会不仁的一部分   十二 拜托,你以为他真的爱你吗?他才没耐心安抚你的幼稚小情绪,他只想找个人慰藉他的寂寞灵魂。   十三…

NAS vs. SAN –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ttention 本文仅用于学习交流,切勿用于商用!若因转载发生任何版权纠纷,本人概不负责。 如您拥有原文的版权,并且不希望本文被翻译发表,请联系我,我会将其删除。 文章涉及到的部分专业术语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不做任何翻译,仅做英文简称全名的展开。文章如有翻译错误,感谢指正。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SAN(Storage Area Networks)都是用于解决多用户同时存储数据的问题。它们都为团队用户提供了专用的存储,但是它们在实现这项工作时却有不同的方法。 NAS是在以太网(Ethernet)上的单个存储设备,相比于SAN它相对便宜以及容易部署,而SAN是由多个设备组成的紧密而耦合的网络,相对来说它更加昂贵并且在部署和管理上更为复杂。从用户的角度看,NAS和SAN最大的区别是在于,NAS提供共享式存储的方式是挂在网络硬盘,并且使用的协议是NFS(Network File System)和SMB(Server Manage Block)/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而通过SAN连接的硬盘在用户会像作为本地硬盘一样出现。 本篇文章我们会向你展示一些NAS和SAN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最适合的应用场景,进而帮助你决定哪个才是最适合你的。   基础定义:什么是NAS? NAS是一台连接到网络的电脑,可以为其他在网络上的设备提供基于文件的数据存储服务。NAS的主要有力之处是部署起来比较简单。通过NAS连接的硬盘在用户的电脑上会以挂载网络硬盘的形式出现。文件通常储存在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硬盘中,通常多个硬盘会组成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一般来说,在NAS中有越多的硬盘,那么就有更多可供你选择的储存选项。这种设备其实是一个网络节点——很像电脑或者其他基于TCP/IP协议的设备,所有的设备都有自己的IP地址——NAS文件服务是使用以太网(Ethernet Network)发送以及接受文件的。虽然NAS通常不是出于作为通用服务器的目的而设计的,但是越来越多的NAS供应商和第三方合作方在NAS上提供了类似于服务器的功能。 NAS设备提供了一种的方式让多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访问数据,对于需要在项目中协作或者分享数据的用户们来说,这是十分有价值的。NAS对于协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访问控制(译者注:这里的访问控制,你可以理解为对不同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实现访问控制。)以及安全支持,并且对于不是专业IT人员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线上的网页服务进行管理。它也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冗余储存结构——通常是RAID——让多个硬盘像一个单个的大容量硬盘形式出现,并且可以允许一小部分的硬盘出错而不影响整个系统。 
 NAS的优点 NAS通常是SOHO用户(译者:原文home office or small business,这里翻译用SOHO也很合适)对于容易出错的外接硬盘和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下一步的升级计划。从外接硬盘和DAS升级到NAS通常是为了这些原因,能够在本地和远程共享文件,7×24小时可以访问文件,冗余数据储存,可以对系统进行替换或者升级其中的硬盘,并且最重要的,支持与云储存一体化,提供重要数据自动备份的位置。   总结NAS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