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坐在咖啡馆里的某个角落,花一下午的时间。除了耳机里流淌的声音,偶尔也会有隔壁桌的闲暇时光。 有一桌好友用餐,大小都有。提及,想象力这个话题。闲言碎语很多,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时代改变了,为人父母的那些人希望小朋友有的特质有人变了。 有时我也在想,人的想象力是什么时候消失不见的? 是十一二岁日复一日的重复填鸭?是再过两年从穿的鞋、衣服上开始意识到和周围的同学所处的社会阶级不一样,而早早的为家里减轻压力而卯足劲做好准备?是十七八岁的东施效颦?是二十多明白反抗是软弱的和同龄人之间追不回的鸿沟?是三十多的麻木?是四十多的危机?…… 所以,一定是有哪一刻一个人是可以确信的,他就这么目送着想象力离开,只是没有告别仪式,生活中也不再会有它的位置。 那些目送过的人,和想象力还能破镜重圆吗?
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所以尝试对其中一篇做了一点整理,推荐你们读读看。
我其实不大看杂书,倒不是鄙视,就是提不起兴趣。最常看的,从初中的动漫杂志到高中的工具书,这些书大多有一个特点,文化艺术程度没那么高。 选择走艺术,其实是一条迷茫路。当时觉得摆在我面前的、擅长做的有二事,其一就是艺术,其二是编程,可能在后者的天赋上我相比较于其他大多数同龄人更有优势一些,具体体现在我可以更快更好的理解,以及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相比于同班同学来说)。但是,我主观上并没有选择这一条路,尽管最后我还是阴差阳错的到了一个编程的专业。 没有选择编程,主要是我觉得每天只能面对个电脑实在太无聊了,和人之间打交道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很能让大脑的奖赏回路分泌多巴胺的事情。 总的说起来呢,在这一期间,我算是五型人格主导、一半四型人格为辅。 但一切都会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当结束了在杭州为期一年的gap year了之后),在这两个方向上,我都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以及在兴趣爱好的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想,这可能就是我要准备开启2.0时代的信号了。 只要是改变,那就都不是什么容易事。简单写写心路历程,也算是对过去的我一个交代,他总要被画上句号的。
铁凝的《对面》和林培源的《小镇生活指南》都尚且读到一半(想一口气读完未免太考验我的心理承受力了),写作手法上两本书各有千秋,前者更飘飘然更通灵,后者更纪实更具体。 90的尾巴,读起这两本书来,多少都会觉得有些陌生,鉴于《对面》所处的时代离我更为遥远,对《小镇生活指南》的共鸣感更强也是一件必然的事件。他们都在写小人物的故事,戏中人过的那个时代那样人生都谈不上完美或漂亮,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像你与我在这个时代一样,平庸。 爱情是摆在商场奢侈品货架上的展示品,婚姻成了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此等荒唐却稀疏平常之事,自古以来都是悲剧的起源。 大多数人都要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闲言碎语之中,要有婚姻,要有孩子,要有孩子的另一半……哪一件事都不简单,哪一件事都太简单。轮轮回回之中,时常容易搞不清现在自己在过的是谁是哪年的人生。 窗台的对面,他嫂的蜕变,蓝姨的断指,或许都在抵抗着被安排的一切。 或许大家受够了平凡,也会在某一刹那选择不平凡的瞬间,可在大多数平凡的日子里怎么过?我想,大概最优解或许是善良。
月刀谋权篡位,发动一场政变,曾经鼎盛一时的太阳帝国也败下阵来,平日里月刀养的那些食客知道,现在已经是他们的天下了。 中年男子从平凡的房间里走了出来,顺手也带上了门,门锁和钥匙的碰撞一如往常。穿过弯弯绕绕的隐秘小巷,他只为了来到这间浴池。 他早早听说这家浴池来了一只水灵灵年轻貌美的学生妹,心里其实心痒难耐已个把礼拜了。他匆匆淋过不干不净的水,急迫得在欲望的温床上等待孵化。 软绵绵的声音在中年男子心头山包上燃起森林大火,压抑的捕食者动物本性跳动而出,上演了上亿年的经典舞台剧又要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重复演出。 浴池门外,路过一只老鼠,吱吱吱不知是什么响声。 这只杀红了眼的捕食者,想起白日里女儿从他身前走过最后与他坐在沙发的同一侧,飘过只属于年轻女孩的秀发的味道,想起他趴在二楼窗头看女儿和男孩轻轻的吻别拥抱,想起他看到女儿受了委屈的样子,想起他在卫生间看到的那团红红的火,想起轻飘飘的长裙子底下白花花的大腿,想起每一声娇嗲,想起指尖的触感,想起和她独处的每一瞬间……他终于可以合理的释放这种本能。 已然找不见老鼠的影子,男子正吞云吐雾的看着眼前背对着自己着衣的十六七岁,一朵明显略显疲惫满身露水的小花。 在平行宇宙里,同样还是那位中年男子,他正在床边默默得守着看着熟睡的女儿,没有人知道,他们竟一同笑了起来。
做任何事都一样,我很少花百分百的气力。 一方面是因为不费力气就能做成一件事或者比其他人做的更好,这是一件很酷的事。另一方面,花了大量的力气,结果还没别人做得好,这很容易让我产生挫败感,与其陷在无尽的自卑中,还不如用这种“我没做好 是因为我没用全力”的想法宽恕自己。 但这样也不总是好的……互联网和信息这么发达,在一个领域中,很快就能发现几个同龄人在相同领域中远超于我的,自然也明白,这些人本身天赋和智力都不逊于我,又加上自己不“努力”。 或许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这是个bad idea,毕竟大都市里的竞争这么激烈……
(文章没有一张图就是因为我太懒 凑活着看吧 内容还可以的) 1、FCPX to Resolve时,Resolve Timeline上的Clip会变成复合片段。 首先,先明确这个问题是由FCPX产生的,fcpxml独特的机制导致但凡是使用了变速的Clip,在Conform到Resolve中之后都会变成复合片段。 对于调色师来说,由于流程的不规范,往往很难实现一次就Locked Cut(实际上想要一次Locked Cut在规范的电影工业流程中也是很难的),所以往往调色都要先行于Locked Cut之前,而恰恰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地方。正常情况下,Resolve中有一个功能叫做「Color Trace」,能够一键将另一个Timeline上所有片段的调色信息全部一一对应copy到新Timeline片段上,对于没法一次定剪的项目属实是方便的。 而由于Timeline上的Clip都成了复合片段,而每一条Timeline上的复合片段计算机并不会认为他们是一样的(因为你分别从fcpxml倒入了两次)……这样一来,你就只能选择截取Timeline上所有的「静帧」,然后手动和新版本的Timeline上进行匹配。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真的是有点烦的,况且这么去做也不便于调色版本的管理。 解决的办法也有使用AAF、xml、edl,而非使用fcpxml。但说的轻巧,fcpx是不支持其他格式的Turnover的(真不愧是你 苹果),这也是广大电影从业者诟病fcpx的地方。解决方法也是有的,App Store上有一款售价不菲的软件——「EDL-X」(价值648 逢年过节还不打折),能将fcpxml直接转换成edl cmx3600标准,看起来还不错,对卷名的编辑也有支持,当然具体如何我也没有尝试过。但除了这种氪金的方式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非也。 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使用达芬奇,你可以通过达芬奇将时间线转换成各种格式的Turnover。大家直觉式的就会认为必须要先将Timline上的所有clip全部Match之后才可以转换成其他格式的Turnover,这其实是一种惯性思维,事实上并不如此。在Timeline上所有clip都offline的情况下,你还是可以转换不同格式的Turnover(那天我突发奇想的时候都被自己惊呆了 不过仔细一想确实也在情理之中)。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要注意,如果你想让Timeline上所有的clip都offline,你需要在Resolve选择Match的那个界面,在媒体池中选择一个不含Timeline上的任何Clip的Source的文件夹,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内容全空的文件夹,达芬奇会直接退出导入,所以总结一下,正确的做法就是新建一个文件夹,随便导入一个和Timeline完全不相关的Source,在Match的阶段只选中这一个文件夹,这样Timeline上所有的Clip都offline了。 那么为什么要让所有的Clip都offline呢,这个放到后面说吧(其实仔细想想不非要offline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是为了防止Match后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元数据错误 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做法)。 这时候,直接选择导出EDL,在达芬奇的Setting中打开卷名,为每一个Source的Reel Nam都赋上Source Name,导入你刚导出的EDL。好了,清清爽爽的Timeline出现了,你可以愉快的调色了。 那么细心的朋友发现了,Reel Name使用的是Source Name,这样一来其实是不能保证每一条Clip的唯一性的,特别是当「DJI_0001」这样不仅默认Source Name是重名的,而且TC码也是从零开始的。所以有一些片段其实是会Match错误的。 此外,由于EDL对于非线性变速的支持很差,你最好也要求剪辑将那些非线性变速的Clip还原初始速度再将fcpxml的Turnover给到你(要是对方是个行业大佬 还不乐意接受这样和你对接 你还是自己慢慢做这个工作吧……)。 第二点无非是麻烦点的工作,那第一点呢?其实也是有办法的……如果你再细心点,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fcpxml,检索关键词「reel」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Clip fcpxml都是携带上Reel Name了的。所以……你要是真遇到了重名文件、TC码还清零的素材,emmm,祈祷一下这样的Clip在Timeline上不多吧,你可以尝试根据fcpxml给出的信息,手动编辑EDL中Reel Name那一栏的文本和Resolve中的Source Reel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