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影视行业Mac OS在很多地方都要优秀于Windows(Windows实在不争气),所以在考虑了良久之后我还是决定入手了Macbook Pro 15寸。 入手Macbook之前,有用过一段时间的Mi Book Pro,在上面用过Windows,也用过一段时间的黑苹果。 我觉得在各方各面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台很不错的笔记本电脑了,颜值,还过得去的屏幕,超大的触控板,全SSD的硬盘,Type C的充电口,还可以的续航……在六七千的这个价位真的不错了。 如果不是因为系统的原因,我很有可能就把这台笔记本当作我的主力机而非台式机。在那段时间里,我对Windows产生了深深的恶意,自作聪明幼儿园水准的色彩管理真的十分恶心。另外使用Windows的时候,还要时刻注意不要下载到自带广告全家桶的软件,就连老司机如我也有时不慎中招。在专注度上,Windows真的很难和Mac OS相比(更别说Windows那玄学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了)。 有了Macbook之后,我每天大量的剩余时间都交给了它。一方面是它带给我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它的便携和颜值(无论是外观 系统 软件适配上)。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说我在换了电脑之后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了。 其实这也是可以被解释的,除了专注度这个方面之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愿意”在他上面花时间。 想想无论意志力再坚强,背个十几斤的电脑和电源上下楼,谁能说自己能每天坚持保持专注度,谁愿意每天背着这样的电脑?相信我,苹果绞尽脑汁花大价钱,减轻的这些重量别看不多,在生活中真的会给你减轻很多的负担。而通常,这些减轻的负担你就可以花在你真正想要努力的地方,当然了,前提是你要有这个自制力和动力去做才可以。 更别提有IOS加持下,比Windows还要丰富的生产力软件生态了,许多软件都是Mac OS独有的,Windows都不带搭嘎的。 而通常Mac OS上的软件(比如Adobe、DaVinci)要比Windows上优化更好,体现出来的就是效率更高,更稳定。在Mac上很少碰见Pr崩溃,反观Windows,不是今天崩溃,就是明天输出迷之BUG,半天都输出不来。 对我来说,买苹果其实像是一种超前投资。 在买之前,我就明确了我未来不说百分百拥抱苹果生态,但至少也会接触苹果的设备,并且很大可能上会使用Mac OS作为主要生产力平台,与其毕了业,一边工作一边Mac OS,不如直接点,给未来减少点压力。就现有投资回报率和预期来说还是挺让我满意的。 既然说到苹果了,肯定会有人反驳我关于价格的问题。 确实如此,动戈一两万的电脑确实是贵。但反观Windows阵营,轻薄、高性能、雷电3、高分辨率广色域的屏幕。 你大可以去搜搜看,去看看同时拥有这几项的,一般也不比苹果便宜多少,有的甚至比苹果还贵。 因为Mac…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项目,本来以为很简单,硬生生把我拖了一个礼拜左右…… 这个项目是行政部门类似于总结会之类的东西,项目就难度上来说是很简单的东西,也不复杂,前提是……如果甲方有一个统一明确修改意见的话…… 没有修改意见的修改是十分可怕的,今天告诉你要修改这个title,明天早上这个title又不要了,下午又有一群人在讨论到底需不需要这个tilte…… 这还没算完呢,对爆炸画面要求很高,但不告诉你要求是什么……另外,就以客观事实或者说片子本身的调性来说,其实这个要求是不符合内容的。 还有今天……为了等三张照片,结果等了六个多小时。 确认过第二版不会动时间线的音频,一下比之前快一下比之前慢…… 做这一行,又有多少专业精神呢?
实在不知道标题应该取什么名字了,既然恰逢2020了,不如就叫这个名字吧。 先说写技术上的事。 网站恢复了https的证书以及rss订阅,虽然rss订阅在我的Reeder上还有些问题,但直接访问网页却又没问题,有点奇怪。 本篇文章使用MarsEdit来编写,mac上的一个软件,如果你和我一样,网站都是Wordpress,你可以用这个软件登陆wordpress,然后在这上面编写,编写完成之后就可以一键上传。支持mac os的dark mode,感觉还挺方便的。 二来,是文章上的事。 因为打开博客,登陆,编写,排版,发布。整一个过程太过复杂,太消耗我的精力,所以大概以后我会用MarsEdit来编写和发布我的一些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些随笔,杂谈,生活一类的。简单,才能让我更好的记录。 最近在写一篇文章,是关于色彩管理的。其实是色彩管理中的很小一部分知识点,但也足够折腾我的了。初稿虽然写了很多,但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如果这些难题都能被解决的话,我相信还是一篇不错的文章的。 三来,它们是我一堆生活上的灵感闪现,是一些很好的问题(至少对我来说),一些感悟,一些旁人的话……(不看也罢) 1 在自认为自己很独立的时候,不妨实践验证一下,是否真的能独立。 2 不论这是出于面子的顾虑还是对孩子的未来担忧,其实父母大多都有一个期望——希望自己的小孩社会阶层不要往下滑。 3 我们这一代人总在反省,而反观上一代人却不尽然。 4 家源于什么概念? 5 《死于技术》(一本书 听说还不错) 6 集体绑架式的购买理财产品,要亏大家一起亏。这样的绑架还体现在给孩子报补习班上。 …
“DIT”这一词的曝光率好像随着我从长春来到杭州,从一个小众的“词”到“大众普及”,就这么摇身一变,让我实在有些恍惚。 在走影视这条不归路之前,其实还有一条计算机的路可以供我选择,奈何我自认为没法全身心的投入“程序员”的汪汪人潮中,现在正如大家看得的,我还在爬影视的坑。 但我是个朝三暮四,吃着锅里想着碗里的男人,心里念念不忘影视的同时,也总还是放不下计算机,“DIT”也就这么自然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当然我这么朝三暮四 它也不一定是我最终的归宿)。 接触这个词大概两年左右的时间,完全的野路子,完全的自学,奈何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理论基础做铺垫的应用型工种,在这两方面我都有比较大的缺陷。所以我试着去搜集网络上关于这个工作的很多资料,这样下来虽不成火候,但零零总总也学习了不少。 真正让我产生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的,其实是11月29号的晚上,别人问的一个问题。 “你对DIT的了解有多少?” 这个问题一问到了我疑惑的最深处,好像我知道许多同龄人不知道的内容,我想要回答可我又不能回答的很漂亮……回到一个人的房间,我就开始写现在你们看到的这篇文章。 因为个人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都还不足以让我有勇气的告诉别人,“我就是DIT”,所以我也只是“做点”DIT的活,说自己是“半个”DIT。有时候别人叫我DIT我都心里发虚,因为叫我“DW”到还比较合适。或有一天去往北京之后我才能够有底气告诉别人这句话。 总之,我整理了一下我目前能够找到的大部分关于DIT的资料(部分是从英文原文过来的),引用处就别追究了,几乎都来自互联网,除非标注,其实版权不在我,不要滥用就好啦。 下面是Xmind(看我的博客就知道 我真的很喜欢用这个写文章……),各位看官自己慢慢看着哈,有错误非常欢迎指出(评论在下方 邮箱在最上方)。 网上找到 不是我写的 其实,这些内容都还只是DIT的冰山一角,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等待解决。 其实我还可以再写一些DIT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太详细真要写起来没个完,并且这些内容有一部分我正打算着手去做(比如Checksum、Raid、编解码封装等等),与其在这里没个完,不如另起一篇文章,写的还可以更详细一点。 更多的资料建议关注公众号“Oh4K”、NewVFX社区(网站)、影视工业网(网站)以及勤用Google,还有一些珍藏的资料就不放出来了(没有争得别人的同意)。
非常长篇的翻译文章,非常有用的影视制作全流程文章,总之非常推荐你们看看!
这次算是革了自己的命,改变了许多以往的影视后期制作流程。算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之后会有使用心得的报告。
没有目的地,没有方向,只有“走”这件事是肯定的,只有人文科技艺术白日梦。
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